关爱养生
关爱养生 关爱健康生活
健康同行
健康同行传递幸福人生

大年三十恰逢立春,元宵节恰逢雨水,2019年有点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19 13:10:44    编辑:养生在线    来源:养生在线

雨水:一滴雨水,一年命运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大年三十恰逢立春,元宵节恰逢雨水

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气象和农事特点:春雨润物细无声

江南春雨开始滋润万物,华北地区雪渐少雨渐多

雨水时节,全国各地的气候总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雨水前后,冬小麦、油菜普遍返青开始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适当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的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如果早春缺乏降水,雨水前后应及时进行春灌补充水分。

雨水时节是最佳的春灌时期。春灌提倡早春灌,早春灌有利于及早缓和旱象,及时满足冬小麦、油菜返青,起身时对水肥的需求,使小麦、油菜苗尽早发育。如果春灌过晚,一方面不能满足小麦、油菜苗的需求,另一方面将使地温回凉,不利冬小麦、油菜的生长发育。而且春灌过晚,开春后使土壤湿度过大,小气候湿度过高,反而有利于作物病虫害的滋生和繁衍。“春雨贵如油”,春水同样贵如油。春灌应实行节水灌溉,防止大水漫灌。实行沟灌、畦灌,节约水源。每次雨后,要中耕除草,破除板结,这样做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土壤保墒、贮存水分。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工作,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此时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此外,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天气忽冷忽热不定,对已萌动或者返青生长的农作物生长危害极大,因此要时刻注意做好农作物防寒防冻工作。

雨水时节,春雨往往会在夜间降临

春天常常是白天天气晴朗,夜间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我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冬天,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天,气流又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去春来,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向北转移;西太平洋一带的暖湿空气不断活跃、纷纷北上,同时将海洋上空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带到我国大陆上空,使云量大增。白天,由于太阳光照射强烈,云中的水汽被大量蒸发,云层变薄乃至消失,成为万里晴空。然而到了夜晚,由于没有了太阳光的辐射,云中的水汽便大量积聚,云层越聚越厚,而云层上部温度降低,下部由于本身的遮盖阻碍,地面的热散发甚少,上冷下暖,这样就引起空气对流而凝结成了春雨。因此,春雨常常会在夜间降临人间。

雨水农历节日:元宵节

——张灯结彩,万家灯火

元宵节民间俗称较多,又称作“上元节”“元夕节”,有的地方叫闹元宵节,简称“元宵”“元夜”“元夕”等。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有各种说法,其中之一是:东汉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明帝为提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家家张灯结彩。此后相沿成俗,成为民间盛大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闹元宵——民间敲锣打鼓,成群结队游行,期望吉祥如意

元宵节闹元宵,就节期长短而言,汉朝是1天,到了唐朝已经定为3天,宋朝则长达5天,明朝时间更长,自初八日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10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掀起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到了清朝,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只是节期的时间缩短为4~5天。

元宵节当天以及前后几天,民间敲锣打鼓、结队游行闹元宵,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庆贺新春的延续。明代万历《海盐仇志》中记载:“上元节前后,里中年少合金鼓管弦为乐曰闹元宵:其乐有《太平鼓》等。”(里中,指同里的人)。顾禄《清嘉录·闹元宵》记载:“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比户,即家家户户。)

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元宵节: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映,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人们手持锣鼓铙钹,沿街敲打,鼓点节奏明快,气氛热烈。至今,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在元宵节期间,民间自发组织闹元宵,晚上举行灯会、灯展、游行,以通宵达旦张灯,供人观赏为乐。灯会、灯展场面人山人海,大人们扶老携幼,年轻人和小孩呼朋引伴,争先恐后跟着游行的队伍凑热闹,伸长脖子看稀罕。

猜灯谜——灯笼上附有谜语,供路人猜测

元宵节猜灯谜是我国特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元宵节期间举办专门的灯谜会,设下奖品,鼓励人们积极参加。人们张挂灯笼的时候,常常会在灯下或灯上附有谜语,供路人猜测赏玩。猜灯谜始于宋代。到了晚清时期,灯谜有曹娥、增损(离合)、苏黄、谐声、别字、拆字、皓首、雪帽、围棋、玉带、粉底、正冠、正履、分心、卷帘、登楼、素心、重门、间珠、垂柳、锦屏风、滑头禅、无底囊、会心等二十四格,上自文人雅士,下至目不识丁的文盲,甚至婴幼孩童,都有适合各自水平的谜语可猜。(灯谜的格,是有关灯谜猜制的某种格律、规则。其实,灯谜的格律、规则在灯谜本身中已有所存在,谜格的提出不过是人们对文义谜某些特殊规律的总结和扩充罢了。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充分运用汉语言文字材料来制作灯谜,这样使谜面与谜底更贴切地相扣合。)

      图片新闻
        精彩必读
        全国各地正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大众对于疫……
        患者潘女士今年50多岁,是百色平果一家超市生鲜……
          大连森智中医院,一个深耕中医药事业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