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养生
关爱养生 关爱健康生活
健康同行
健康同行传递幸福人生

秋天如何养生,立秋养生禁忌

    发布时间:2017-08-10 22:47:03    编辑:养生在线    来源:养生在线

 今年8月7日为立秋,这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来临。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体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立秋养生的那些事儿。

养生篇】白天防暑早晚防寒:立秋乃初秋之季,之后还有十余天的三伏天,白天虽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感觉凉爽,而此时,人们该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因为白天的炎热会让人们以为此时仍是炎热的夏季,而此时冷热更迭,燥风秋雨频袭,早晚温差变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时,凉席过凉,仍过多饮食生冷食物,吹空调、吹风扇,就极易受寒凉。另外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引发身体各种不适,患上或加重胃疾。此外,作息方面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逐渐增量避免过度出汗:立秋过后,天气开始凉爽舒怡,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爬山、羽毛球等运动,并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仍应避免过度出汗。

秋季很多多发病都与立秋天气转凉有关,此时哮喘病、过敏性鼻炎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所以,有此病史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加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自身阳气的补足。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邪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饮食篇】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饮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同时,立秋湿热交蒸,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萝卜、番茄、冬瓜、莲藕、豆角、玉米、葡萄、黄花梨、龙眼、水蜜桃、菠萝、哈密瓜等,同时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秋季阴气强、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

立秋后不妨喝三汤: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天气逐渐开始干燥,中医认为燥邪最易伤肺,所以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试试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推荐的立秋三汤食疗方,有助于润肺降火哦。

▲莲子百合汤:做法及功效: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雪梨银耳汤: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汤: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本文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必读
        如今已是秋冬换季之时,天气日益寒冷,人体的气血……
        现在正值夏末秋初,换季时节更要注意保健,因为换……
        立秋之后自然界进入了“阳消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