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养生
关爱养生 关爱健康生活
健康同行
健康同行传递幸福人生

冬季进补喝汤要注意 五种喝汤方式最伤胃

    发布时间:2019-11-01 00:05:40    编辑:养生在线    来源:养生在线

冬季天气寒冷,喝汤保暖是最佳的选择,喝汤不仅营养,而且驱寒暖身,是很多人冬季进补的首选方法,但是喝汤是有讲究的,喝汤方式不对反倒伤身,所以大家可要注意了,那么冬季喝汤有哪些误区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误区一: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之二: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误区之三: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

误区四: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五: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本文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必读
        冬季吃羊肉有什么做法呢?吃羊肉禁忌是什么?众……
        冬季吃火锅有哪些需要注意?冬季吃火锅的好处……
        冬季皮肤干裂如何护理?冬季皮肤干裂的原因是……